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仙人掌科—仙人球亚科(一):岩牡丹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石竹目

仙人掌科

仙人球亚科(仙人柱亚科)

仙人球亚科(学名:Cactoideae)也称作仙人柱亚科,是石竹目仙人掌科之下的其中一个亚科。茎扁平或柱状,有关节,刺座上有特殊的刺毛,其中有细小而有倒钩的钩毛;叶早脱落。

640

1.岩牡丹属

岩牡丹属(学名:Ariocarpus)是一种生长在亚热带的肉质仙人掌。其学名来自古希腊文的“橡树”及“果实”,因为它们的果实非常相似。岩牡丹属分布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南部的格兰德河石灰岩山区和墨西哥的北部及中部阳光强烈的地方。它们现正处于濒危,在野外极为稀有。以前岩牡丹属和龟甲牡丹属是分开的两个属,现在合并成岩牡丹属。

(1)形态特征

变态茎,不是人们常见的球形、圆筒形、掌形或柱形,而是较特殊的莲座彤或螺旋莲座形。其变态茎是一种突疣体,正面呈各样锐角三角形,重叠成莲座形,背面有尖锐的龙骨突或内弯,刺有时看不见或只有簇簇小绒毛;疣的尖端角质化,锐利或钝,疣的厚度长短因种而异。疣初时绿色后为灰绿色,也有黄色斑锦

岩牡丹属是半埋藏的,有着很大的主根。上部份扁平,直径为6-12厘米,有三角形的结节,重叠形成横向的皱纹。它们完全没有冠,及呈灰色,在其生长地很易收藏自己。疣状突起呈莲座状,绿色或灰绿色,表面被白粉,上扁平或微凹,平滑;外观上看没有刺,事实上植株中部刚长出的疣突是有刺的,但很小而且早衰,所以看上去没有。疣突间有白色或淡黄色绵毛,花期夏季。

岩牡丹属顶有毛,生长几年后会长出粉红色或黄色的大花朵。

岩牡丹属含有苦味及有毒的生物碱,如大麦芽碱。这些生物碱可以保护植物本身免于草食性的动物所吃。

(2)生长习性

喜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土壤排水性好(最好是沙质土壤),土层深的土壤(因有肥厚的肉质直根)。生长季节需充足水分,但不能积水。冬季要求冷凉并保持盆土干燥,较耐寒。自根植株生长很慢,母株结实率很低,果实成熟时间很长。

(3)种植

虽然岩牡丹属生长得很慢,但却很易种植。它们有块茎的根系统,特别敏感于土壤情况,最理想的是疏水理想及只有少量腐植质的土壤。需要特别留意避免过度浇水,在浇水前须让土壤完全干涸。它们只会在夏天生长期需要水份,也要小心过于寒冷,最低须保持在12℃。

要想植株健康成长,除了拥有强壮的根系吸收及正常的浇水施肥养护外,还需要充分利用光线、温度及通风条件进行调节,才能保证其健康生长繁殖。

主要价值:开花硕大且颜色鲜艳,是爱好者热衷收集的对象,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4)岩牡丹

岩牡丹(学名:Ariocarpusretusus Scheidw.)是仙人掌科、岩牡丹属多年生草本多浆植物。植株球形或呈扁平的莲座状,灰绿色,球体表面被白粉。球体上有三角形疣状突起,上部扁平或微凹,无龟裂,刺座很小,着生在疣状突起上。球体顶端及疣状突起之间长有白色绵毛。在球顶绵毛丛中开花,花长4 厘米,花径5厘米,花白色,少数花红色。花期夏季。浆果光滑,种子黑色。

属名Ariocarpus来自希腊词aria(山楂)及karpos(果实),意指其浆果似山楂。种名retusus意为微凹的,指该种的疣状突起上端微凹。

原产墨西哥北部干早贫瘠石灰石沙砾地区,主要分布于墨西哥(科阿韦拉州、新里昂州、圣路易斯波托西州、塔毛利帕斯州)。中国引种,各地普遍栽培。喜夏季温暖、冬季冷凉的气候和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环境。耐干旱,较耐寒,怕积水,耐瘠薄。在疏松、透气性好、排水良好的微碱性沙壤土中生长最好。

岩牡丹为岩牡丹属中仙人掌类植物的代表种,有“活的岩石”之称。为常见栽培的小型盆栽仙人掌类观赏植物。岩牡丹形似岩石,疣突重叠,形状奇特,栽培较多,适合家庭盆栽和植物园展览栽培。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9年 ver 3.1)——无危(LC)。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

(5)黑牡丹

黑牡丹(Ariocarpus kotschoubeyanus (Lem.)K.Schum.)又名象足牡丹,是仙人掌科岩牡丹属的多年生植物,多肉植物。具有一个长的肉质直根和一个球形、扁平似陀螺状的茎,具三角形或棱柱形像石头似的疣状突起。花单生,漏斗状,昼开夜闭,有白色、粉色、黄色、紫色、红色等。花期秋季至冬季。浆果卵圆形,绿色,种子黑色。原产于墨西哥东北部。形态与原产地的地貌融为一体。

黑牡丹及岩牡丹属所有物种因野外种群濒临灭绝,皆列为华盛顿公约附录一物种(自2017年10月4日起生效),除有国家机关证明为非商业进出口行为(例如纯科研目的),禁止一切国际间的植株贸易。

黑牡丹是珍贵品种,形态奇特,似岩石却有生命,花色鲜艳,且能不断地开花,宜作小型盆栽,点缀几案、窗台等处,古朴典雅,充满野趣。由于黑牡丹与同属的三角牡丹、姬牡丹、龙角牡丹、龙舌兰牡丹、岩牡丹、龟甲牡丹等品种生长缓慢,较稀少,国内外有不少爱好者专门搜集、栽培此类植物。

640-1

2.斧突球属

斧突球属(学名:Pelecyphora),又名有斧属或斧足球属,是源自墨西哥的一属仙人掌。

斧突球属具有医药疗效,可以像乌羽玉般有迷幻成分。

(1)形态特征

球形植株有粗大的肉质根。斧状疣突螺旋状排列,顶端平截形。刺座长形,具梢状排列的短刺,或仅有三角状鳞片重叠排列。花着生于植株顶部,洋红或紫色。本属分类几经变迁,原来这属的精巧殿和蔷薇球迁出,而银牡丹则并入本属。

(2)精巧丸

精巧丸是一种仙人掌科、斧突球属植物。多年生肉质草本;观赏。

生长环境:亚热带。花期夏季。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分蘖繁殖),无性繁殖(扦插繁殖)。

3.姣丽球属

姣丽球属(学名:Turbinicarpus),又名陀螺果球属或独乐果属,是一属非常细小至中等大小的仙人掌,分布在墨西哥东北部,即圣路易斯波托西州、瓜纳华托州、新莱昂州、克雷塔罗州、伊达尔戈州、科阿韦拉州、塔毛利帕斯州及萨卡特卡斯州。

(1)形态特征

本属植物为小型种,棱全部划分为小而柔软的疣突。刺常扁平。柔软易卷曲。小花着生顶端,花瓣色彩淡雅,但柱头裂片粉红色。球形果无毛和鳞片。

(2)分布范围

原产于墨西哥东北部、西南部和墨西哥湾一带,主要分布于圣路易斯波托西州、瓜纳华托州、新莱昂州、克雷塔罗州。多生长于石灰土中,而非火山土。分布海拔范围为300-3300米。

(3)生态

姣丽球属是肉质植物,大部分在石灰岩土壤上生长。它们分布介乎海拔300-3300米。它们受限于特定的种植条件,会与大部分植物存在竞争,土壤须排水良好,一般为石灰岩、砂石、片岩或石膏脉。

姣丽球属适应了极端的生态位:多于80%的物种都会在岩缝或砾石生长,缝间积存的尘埃可以帮助根部发育。外表看来这么细小的植物很难在这类环境生存,但生长在干旱环境的姣丽球属,其根部非常肥大,可以牢牢的抓住基床及储存水分。其刺经常会转变为非常薄的结构,也能吸收大量的水分。它们的外观可以作为伪装,免受草食性动物的侵扰。

(4)种群状况及保护

娇丽球属所有物种皆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一中(自2017年10月4日起生效),除有国家机关证明为非商业进出口行为(例如纯科研目的),禁止一切国际间的植株贸易。

截止至2018年12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共对16种娇丽球属植物进行过种群状况评估,其中14个物种的种群呈下降趋势,2个物种种群稳定。6种为极度濒危(CR),3种为濒危(EN),2种为易危(VU),2种为近危(NT),3中为无危(LC)。以出口贸易为目的的人为非法采挖是导致该属许多物种数量下降、面临灭绝威胁的主要原因。

(5)分类历史

姣丽球属的分类历史非常复杂,往往与其他的属有所混淆,如金琥属、美刺玉属、裸玉属、乳突球属、Neolloydia、Normanbokea、月华玉属、斧突球属、菊水属、瘤玉属及Toumeya,这是因为在200年间对于仙人掌科内的关系及亲缘不断有新的认识。

就姣丽球属的分类有很多不同的意见,但根据果实学、生物地理学、DNA分析、生态、花朵特征、杂交测试、形态、个体发生学及种子特征,得出Rapicactus应为独立的属,而姣丽球属则可以细分为两个亚属。

640-2

4.仙人柱属

仙人柱属又名天轮柱属、六角柱属(学名:Cereus)是仙人掌科柱状仙人掌亚科下的一个属。该属共有50种,原产自热带美洲我国引入栽培有大花仙人柱C. grandiflorus Mill. 等2种。

(1)形态特征

植株灌丛状,分枝多而具棱角,窠孔内具刺及绵毛;花大而长,夜间开放,通常单朵生于茎之一侧,花后不久,花被即调落,萼片通常淡绿色;花瓣白色或红色;雄蕊多数;子房外被鳞片;果熟时红色,稀黄色,常可食,一边开裂。

(2)仙人柱

仙人柱为仙人掌科多年生肉质植物。茎深绿色,粗壮,丛生直立,3棱或4棱。棱边缘有刺座。花大型,白色,芳香,夜间开放,花期5-9月份。

习性:喜温暖,空气潮湿、半荫环境。要求含腐殖质较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美丽的墨西哥高原简直就是一个仙人柱的世界。美墨边境沙漠地带那直冲云天,高达二十来米的野生仙人柱群让人惊叹。在墨西哥,无论你在城镇的大街上或乡间的小路上散步,或是到当地人家里作客,只要你留意,到处可见仙人柱的身影。如果没有栽培的鲜活仙人掌和仙人柱,你肯定能看到仙人掌,仙人柱模样的工艺品或图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