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Eutopia,作者:杨区区
H.albiflos
H. albiflos(全名Haemanthus albiflos Jacq.)是目前血莲属内按照首字母排序的第一位,albiflos辞源来自英语,直译来就是“白色的花(white flower)”在当地的一些方言中这种血莲还因为其叶片特征被叫做“象舌(elephant's tongue)”或者“象耳(elephant ear)”还有根据花序特征被称作“修面刷(shaving-brush plant)”同样适用于所有血莲的统称学名“画刷(paintbrush)”。这也应该是国内流传甚广的“眉毛刷”译名的出处。哦还有,H.albiflos,包括上文提到的所有血莲,中文名应该是“俗称”或者“通称”而不是被记载的正式中文译名,还敬请各位读者注意。
H. albiflos的产地分布与同属其他物种有很大不同,这应该是目前唯一的在冬季降雨地区与夏季降雨地区都有分布的血莲。其具体产地从开普省的南部、东部一直到最东端的KwaZulu-Natal地区。
【H. albiflos的产地分布,图片来自wikipedia】
产地H. albiflos的鳞茎上半部分裸露在地表以上,并且呈淡绿色,每年生长一对叶片,叶微具绒毛,叶面间或有黄色斑点,成年植株叶片数量稳定在三对左右。每年秋冬季花葶开始生长,苞片与小花均为白色。
H. albiflos比较耐阴,是一种良好的庭院地被植物。
【野生的H. albiflos,图片来自ISPOT,摄影师Nicky vB】
【H. albiflos的花序,图片来自ISPOT,摄影师sue marsden】
【H. albiflos的果序,图片来自wikipedia】
【H. albiflos的果实与种子,图片来自wikipedia】
【已经生长出真叶的H. albiflos幼苗,图片来自PBS,摄影师 Byron Amerson,2009年】
H. amarylloides
H. amarylloides(全名Haemanthus amarylloides Jacq.)是最早一批被描述命名的血莲中的一种,于1804年由植物学家Nikolaus Joseph von Jacquin进行描述及命名,并留存画像。被描摹的这批H. amarylloides由植物猎人Franz Boos及其助理Georg Scholl运送至 Schönbrunn植物园。之后这株H. amarylloides 由植物学家Nicolas Thomas Baudin运送至维也纳,扯远了。
【H. amarylloides的产地分布,图片来自wikipedia】
H. amarylloides分布于从开普省西北的Vanrhynsdorp到纳马夸兰南部,栖息地平均海拔600米左右,花序粉红,苞片较厚;叶片无毛,常直立,产地花期二月至五月,五月至十月有叶片。
血莲属amarylloides种内有三个亚种,划分变种的主要依据是其花序的结构特征。这三个亚种分别是:
Haemanthus amarylloides subsp. amarylloides
Haemanthus amarylloides subsp. polyanthus
Haemanthus amarylloides subsp. toximontanus
【H. amarylloides,图片来自wikipedia,画师Nikolaus Joseph von Jacquin 1798】
H.amarylloides subsp. amarylloides
的产地主要是纳马夸兰地区的Grootvlei一带,沿着Bokkeveld山。
苞片4-6,花被12-19mm,叶片较硬,直立,向内弯曲;叶宽40mm左右,叶脉较密。
【野生的H. amarylloides subsp. amarylloides,图片来自ISPOT,摄影师Alan Horstmann】
【H. amarylloides subsp. amarylloides的花序,图片来自PBS,摄影师San Jose】
【H. amarylloides subsp. amarylloides的单花,图片来自PBS,摄影师San Jose】
H.amarylloides subsp. polyanthus的分布相对较广,主要在纳马夸兰的Springbok与Kamiesberg之间区域。苞片(5)6-9,花被长7-10mm,叶脉稀疏,叶片较软。
【H. amarylloides subsp. polyanthus,图片来自PBS,摄影师Alan Horstmann】
【H. amarylloides subsp. polyanthus的花序,图片来自PBS,摄影师Nhu Nguyen】
H.amarylloides subsp. toximontanus是个濒危物种,仅在Gifberg地区有五个种群分布。苞片4-6,花被12-19mm;叶片贴地,长卵形至披针形,宽55-120mm。
【H. amarylloides subsp. toximontanus,图片来自PBS,摄影师Jacob Uluwehi Knechtis】
【H. amarylloides subsp. toximontanus,图片来自ISPOT,摄影师Nick Helme】
H. barkerae
H. barkerae(全名Haemanthus barkerae Snijman)的种名来源是为了纪念植物学家Winsome FannyBarker ,曾任康普顿植物标本馆(Compton Herbarium)馆主。H. barkerae并非第一批被命名的血莲,在早些时候它曾被分到 H. pumilio 种下,因为两者的外观看上去差别甚小,但拆分的决定性证据是其产地特征。
【H. barkerae的产地分布,图片来自wikipedia】
H. barkerae的产地分布在靠近Nieuwoudtville的Bokkeveld山脉,花期3-4月,大约是产地的夏末秋初,苞片、小花粉色,一般叶片两枚,叶背具深色斑点,植株小型,易群生。一般5-6年初花。
【野生的H. barkerae,图片来自ISPOT,摄影师Dewidine】
【生长在较弱光照环境下的H. barkerae,图片来自PBS,摄影师Ken Blackford】
【籽播一年的H. barkerae,图片来自PBS,摄影师Nhu Nguyen】
【H. barkerae的花序,图片来自PBS,摄影师Mary SueIttner】
【来自一株用作杂交母本的H. barkerae的果序,图片来自PBS,摄影师Michael Mace】
【H. barkerae的种子,图片来自PBS,摄影师Michael Mace】
TBC--
感谢您的阅读与点赞--
资料来源:
pacificbulbsociety.org--
soilandroots.com--
wikipedia.org--
ispotnature.org--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