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Eutopia,作者:杨区区
花友Sun在今年的九月初拜访了史蒂文·哈默先生(Steven Hammer)的大棚,其间畅谈许久,趁隔的时间还不算长,我们和Sun聊了聊Steven都说了些什么--在本篇推送内,所有图片均由Sun拍摄,故不再单独列出(所以会出现罕见的图片没有下方括号注释的情况)--
由于拜访季节缘故,生石花及肉锥类可能未体现其最佳状态,鳞芹属均在休眠期。
那么以下是正文--
杨区区:先来介绍一下Steven棚的基本状况吧,可能有好多读者们看过一些内部的返图,所以请介绍一下类似地理位置啊规模啊设施条件什么的吧--
Sun:呃,地理位置大家都也知道嘛,就是南加州的小镇,介于洛杉矶和圣地亚哥之间。加州的气候特别适合多肉,南加州尤甚。Steven所在的小镇不算偏僻,但绝对不是繁华的地方,大爷每天养养花骑骑自行车,生活还是很健康的。Steven的园子里一共有六个温室,通风良好,有一定的遮阴,所有正常生长的花都放在桌子上,没有地栽。
Sun:补充下,大爷还养了一些锦鲤。
杨区区:这六个温室的植物安排有所偏向么--?有没有僻出一个棚专门种植某种植物这样--
Sun:有的棚偏重于生石花及其他番杏,有的瓦苇集中点,的确有一定规律(比如阳光),但是基本没有说一个属一个属的分棚这种情况
杨区区:来说说瓦苇相关的吧,我比较好奇棚里面园艺种瓦苇的来源,他会去主动收集比较新的日系园艺种么--?以及目前它的瓦苇育种方向是怎样的--?
Sun:Steven的棚里当然很多原始种,说不定有一些就是亲手采集的。有一些照片的标签上就能看出来是购买自日本。他也有GM的东西,隆巴德之星什么的,GM的扇象也有。育种当然有啦,但我不知道特定的方向。
Sun:我说下我的感觉吧:就是Steven大概说过,这么多东西无暇对每一个都制定详细的的育种规划。所以我不确定是否存在特定的育种方向,但对于某个特别的瓦苇番杏,Steven的确会希望将它的纹路特征发扬或延续下去这种选育。
Sun:当然,如果一个东西有足够美感,那Steven一定会留下来,做母本或者留标本株,虽然美的标准因人而异,但他的棚里他觉得具有美感的东西,你也应该会觉得美,非常有质感,纹路也很优秀。
比如说这几株,都很优秀,当然也可以概括出一些共同的特征,但很难说有什么特别的方向。只能说如果将它摆在你的面前,你也会很乐于去欣赏它。
杨区区:那哈默先生对目前的瓦苇属育种有没有提出什么共性的不足或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哈默先生打算针对此进行何种改良呢--?
Sun:关于这个,Steven提到了裂窗的问题:
图上这些万象多半购买自日本(没记错的话),走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就聊到了裂窗,Steven说以前啊,日本的园艺师在培育万象的时候,培育出了很好的纹路,很好的株型之后就觉得OK,就完美了,不太去考虑裂窗的。当然裂窗和养法是有关系的,但Steven觉得这不仅是养功的问题,和基因也有关系。近年来日本那边的园艺师也开始对裂窗有所重视,认为裂窗的万象并不够完美。Steven本身对推向市场的瓦苇要求很高,不仅纹路株型都要好,裂窗也不能有。
排除种植手法的问题,裂窗的机制很复杂,Steven也提到过有的瓦苇开始是裂窗的,养着养着就不裂窗了,当然可能是种值手法改变后就不裂窗,那也有可能是植物生长到一定的阶段,积累了一定的年份就不再裂窗了。
【一株在Steven棚中裂窗症状“痊愈”的万象】
Sun:我们在聊关于瓦苇的时候,Steven反复在强调,Haworthia始终是会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可能养五年一个样,十年又是一个样,很难说养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再变化了,它是一种养的越久就越会呈现更多特性的植物,这一点很有意思。
Sun:说回裂窗,有可能某种万象在积累的一定年份就不裂窗了,Steven本身也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解释因为毕竟瓦苇的样本规模并不大。在他看来如果一个万象或者玉扇容易裂窗,那么这就不算是一份足够优秀的种质。
或与此类似,有一些生石花容易徒长,即使同品种,在同样的理想状态下,也容易长高个,所以Steven认定这与基因关系更加密切,当他在育种过程中面对具有一些优良特征但容易徒长的生石花个体,可能打完种子就淘汰掉了。
Sun:个人感觉一些我们认为是种植手法,或者可以用种植手法的调整来规避的现象,Steven却会认为是基因问题。我觉得这种角度十分特别,可以更加“根本”地解决问题。举例说fred’sredhorn比起fred‘s redhead,不仅在纹路上有一定的变化,在夏季的颜色保持方面还有了一定提升。这种思路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从育种的角度提升对养功的宽容度,不仅优化纹路,稳定基因,还要提升抗性。
【Jambourree和Fred's redhorn】
杨区区:在所有的照片中只有这张被特殊标记了“1850”,是有什么特殊含义么--?
Sun:哦这个啊,1850的意思就是这一株瓦苇是1850年采集的。我没有听他说这株的具体的来源是什么,当时我在和哈默讨论植物寿命的问题,他向我展示了一株1950年的Pleiospilos bolusii(凤鸾),这类番杏嘛,每年一次蜕皮就相当于是涅槃重生了,所以只要养法不出问题就能一直活下去,所谓“从它的摇篮到我的坟墓”嘛。
【1950年的Pleiospilos bolusii(凤鸾)】
然后就问他说瓦苇的寿命能到多少,之前有听说瓦苇三五十年也就差不多了,是有自然寿命的。然后Steven就把我带到了这个1850年的瓦苇面前,说这是人类最早栽培的瓦苇之一,它会不停的生侧芽,侧芽本质上和母株是一样的,所以它和那些番杏一样依然可以子子孙孙无穷匮,是可以比人的寿命长的。
Sun:但是关于这一株的具体来源,Steven没有说。不过这个棚里面很大一部分植物是Steven的一个老朋友送给他的,那位老大爷已经80多岁了,发觉自己养不动了,就把所有植物转赠给了Steven。所以这颗植物可能也来自Steven的老朋友,当然以上是推测,我并不确定。
然后还讨论了一些这种园艺师已经离开业界甚至是已经去世的情况下,所收藏的植株应该怎样处理的问题,因为我平时也在收藏化石嘛,以前和化石圈的朋友讨论过这些问题。但Steven家族成员普遍长寿,估计Steven大爷考虑托付之类的问题还要等个十几年。
杨区区:去拜访的时间应该是九月初,当时应该适逢不少种类植物的花期吧,从一些图片看来哈默先生正在进行人工授粉,那么有没有分享些经验心得呢--?
【正在进行授粉的Steven】
Sun:先说说瓦苇类吧,咱们国内对于瓦苇的授粉好像比较偏好互搓法,但哈默是用授粉笔的。结实率并不是特别高,大量结实的情况十分罕见,不过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很多花序被啮齿类动物啃了,因为这些植物组织比较嫩。但人家植物的基数大啊,即使授粉率结实率低最终的收成还是不少。
Sun:生石花的授粉和国内差别不大。肉锥有的花非常小,国内会用到猫胡须或者马鬃毛之类插入花心授粉,Steven用的是扫把上的塑料纤维。他并没有什么独家研制的授粉工具,就是一般的小毛刷,还有扫把纤维。
Sun:而且Steven的授粉笔感觉并不是一一对应。他当然会比较严格的保持种质,但同时也会进行一些种间杂交,也就是说对几个互为远缘种的植物进行授粉的时候不会严格的一个品种一个笔。哦我刚才有一点没提到的,两个血缘关系特别近的种,有时不会放的特别近,因为要排除虫媒的干扰,防止串了血统。所以按照他的这种放法,如果真的有串了的话,就是种间杂交,这个是很容易看出来的。我在Steven那里看到了好几盆肉锥花的种间杂交,Steven本人这么多年来也一直在做生石花种间杂交的相关试验。有很多的生石花盆旁边都配有独立的授粉笔,但Steven自己的上衣口袋里面也揣着一根授粉笔,能看出来那根笔因为过度使用毛都呲了,这根就是用来做一些比较随便的杂交,而那些有规划的试验性杂交和保持种质的繁育还是用的独立授粉笔。
杨区区:下面来说说番杏的育种吧,哈默先生做为世界范围内的生石花育种大师,在进行相关育种工作的时候是怎样进行杂交规划的呢--?
Sun:Steven每年还在坚持播种,为了出售也为了选育,但有没有具体的计划并没有问。
这么多年来,Steven一直在进行试验,包括各种的番杏的种间杂交,我们现在对生石花种间杂交亲和性的了解多半来自于Steven的试验。如果我没搞错的话,他是发表了最多的番杏园艺种的人,无数生石花园艺种来源于他的创造。还有一部分是别人将一些优秀个体邮给他,然后他将这些独特的性状稳定下来的。虽然哈大爷年纪已经上来了,但他还在持续推出新的园艺种,下面这张照片是Steven近几年新推出的一种招福玉,橙黄色表皮并具有血红色的放射状纹路,好像目前还没有名字?倒是没问。
更有意思的是肉锥的种间杂交,尤其那些远缘的,能杂交出来一些很特别的物种,当然有很多目前尚未流通。我有见到有一盆表现的非常漂亮的肉锥杂交种,外观类似酒红紫熏的颜色加清姬的体型纹路,其实母本是毛汉尼。但这个杂交很难重复,也不能自交繁育,所以并未进行普及。
说到肉锥杂交,其实我国就有过两种园艺种,都是以毛汉尼为母本做出来的,颜色很有趣。在Steven那里也有一些以毛汉尼为母本,其它肉锥为父本做出来的杂交种。个人感觉毛汉尼对远缘杂交很有亲和度,说不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肉锥园艺种的突破口,一个猜想,不一定准。
杨区区:还有一些问题是关于分类的,瓦苇属要拆分的消息传开有一段时间了,各家也是众说纷纭,在支持拆分的人群中具体怎么拆也有很多说法。同样的鳞芹属也存在地上营养器官形态差异过大的现象,也有一些研究人员提出要拆分,那么哈默先生对瓦苇属和鳞芹属的分类现状是怎么看的--?
Sun:Steven很赞同瓦苇属将硬叶拆出去的观点,他的主要依据是硬叶和软叶极难杂交,同时形态和花上也有较大区别;对于鳞芹属,Steven认为即使地上营养器官不同,有肉质程度较低的也有较高的,但花的形态是一样的,但以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的和以多肉植物为研究对象的各位学者对这一属的研究都不是很完全,即使拆目前也没有一种设想就是怎么拆,依据什么来拆,所以我认为,Steven是不赞同鳞芹属拆分的。
杨区区:最后一个问题,这是什么--?
Sun:这是一只小恐龙,Steven把他吊在棚顶了。类似的还有一组小蛤蟆雕像,他在棚门口摆了一些。
下拉浏览更多照片
补充:我谈到“在所有的照片中只有这张被特殊标记了“1850”,是有什么特殊含义么--?”其中的“这张照片”漏发了--!
就是下面这张:
【一盆1850年采集的瓦苇,摄影师Sun,拍摄于Steven Hammer温室】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