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Eutopia,作者:杨区区

原作:Bruce Bayer

翻译:杨区区


1.

2019.5.7下面的一组图片中,我大量罗列了产地环境的H. retusa/turgida,以期帮助各位爱好者更便利地理解之间的关系。就像是H. cymbiformisH. cooperi一样,生长在崖壁的turgida和生长在平原的retusa之间也存在强烈的直接影响的痕迹。地理位置因素也十分重要,但这里没有地图,再来讨论就不甚直观;还有地质构造因素,比如表层岩石中侵蚀成分的占比差异同样不容忽视。下面的这些H. retusa拍摄于Breede河中部西岸地区。

640-1997

640-1998

640-1999

640-2000

640-2001

640-2002

640-2003

640-2004

640-2005

640-2006

640-2007

640-2007

640-2008

【▲H. retusa

640-2011

640-2010

【▲▲Breede河中部西岸地区生境】

我最近发现了些不同寻常的事情,就是一些面向爱好者的业余多肉期刊,正在抵制一些出于科学目的对植物拉丁文双名合理化的努力。拉丁文名似乎如此重要,以至于无视了植物本身的很多特点。其实爱好者们需要的就是一个在同一框架下的名称系统,并在讨论社区中广泛传播,以达到简明清晰指代的效果。

Steven Molteno:看到上面那一组H. retusa的照片之后我又在我的地图上比对了一番:在东西方向上存在一条mutica-nigra-retusa的渐变带,这和Overberg南部到Riversdale地区,H. retusa/turgida的渐变带是相似的。从地图上来看turgida是辐射状向各个方向延伸的,其中主要是河谷方向。我之所以产生这种印象是因为turgida在向西延伸的至Swellendam的过程中,还没有出现与mutica的任何渐变带。所以可以因此假设它们是分别处于各自演化枝“末端”的类群么?(各自演化枝中可能存在其它物种,如mirabilis、pygmaea等,我没有将其考虑进去,否则就太复杂了。另外我发现将地图分为更小的栅格然后比对栅格之间的居群也是个有效的方式,这将有助于减少我们无意识地将结论二元化的倾向。)

2.

2019.5.8 Heidelberg对于瓦苇属而言是个重要的地方,在这里一些H. retusaH. turgida的某些变种极其相似。在这里的瓦苇居群株幅普遍较大,而且所有个体之间都存在一种微妙的联系。

640-2009

640-2013

640-2012

640-2014

640-2015

640-2016

640-2016

640-2018

640-2017

640-2018

【▲H. retusa/turgida

Steven Molteno:我之前曾经认为Die Plotte以西的H. mirabilis表现了很多与H. retusaH. turgida相关联的特征。

Bruce Bayer:没错我认为这里的小型H. mirabilisH. retusa/turgida拥有相同的起源,但只关注一个居群并不能得出什么结论。南开普的几个地面水系对物种演化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Klipriver与Duiwenhoks在Heidelberg注入大海。从Langeberg的砂岩到Vermaaklikheid的石灰岩涵盖了野生瓦苇所生长的所有表层土壤类型,mirabilis/retusa一支似乎起源于那些山谷。

3.

2019.5.9 Draaihoek NNW Albertinia地区的H. retusa/turgidaH. dekenahii同样起源于此,但它的叶片更加平展,也更少群生,相比较于H. mirabilis 更倾向于H. pygmaea。下面一组图片中的第五张非常特别,就其形态特征来说,在一些更加南方的H. mirabilis居群中传播很广。

640-2019

640-2021

640-2020

640-2023

640-2023

640-2022

【▲Draaihoek NNW Albertinia地区的H. retusa/turgida

4.

很不幸的是,下面是我仅有的关于“H. dekenahii” (=H. pygmaea)的图像记录,拍摄于Draaihoek。当地的灌木丛情况不符合电力系统的消防要求,所以我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些植物。

我之前刚解开了我的一个关于类群的疑惑:Draaihoek是H. turgidaH. pygmaea产生形态差异的关键所在,当比对所有图片时, 我发现产地生境(平原/崖壁)的差异是产生形态差异的直接原因。相同的例子还有山脉南坡和北坡的H. emelyae的形态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地理位置。

640-2024

640-2025

640-2026

【▲“H. dekenahii” (=H. pygmaea)】

5.

2019.5.10本系列的每段之间顺序比较随机,之间可能没什么联系。所以,这一段我们回到Heidleberg与the Duiwenhoks河地区。在一些早期的分类学观点中,水系是对瓦苇类群演化差异的主要解释,Tierhoek地区相对于Heidleberg东南来说更加干旱,降水量少。

640-2027

640-2028

640-2029

640-2028

640-2030

640-2053

640-2031

640-2032

640-2033

【▲2019.5.10】

6.

2019.5.11在我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我曾经分析过H. turgida在从Heidelberg以北16英里至Duiwenhoks西岸的分布连续性。这证明了在砂岩环境下,小型绿肌具刺的个体会向南(并随后向东)演化成大型光滑,肌色黄至粉红的个体,终点位于Riversdale的Goukou河。这种转变也就是turgidaretusa的演变。下面一组图来自Heidleberg东南的一个独特居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砂岩环境下的turgida(= caespitosa?)。

640-2031

640-2034

640-2037

640-2036

640-2035

640-2037

640-2038

640-2039

【▲拍摄于Heidleberg东南】

Lawrence Loucka:看呐,这是难得的产地三物种同框照片。

Bruce Bayer:看到这个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不知当讲不当讲:这实际上是Duiwenhoks所谓的“H. paradoxa”在石灰岩环境下所表现的样子。考虑到变种的话,我绝对能从形态角度用图片论证这属于emelyae、mirabilis、retusa、muticapygmaea之中的一个类群。但是界定类群的范围这么大确实有些奇怪。

2019.5.13下面一组照片的前两张来自Kransriviermond地区,在这里H. turgidaH. mirabilis进行野杂,之后演化成了H. mutica var. nigra。该谱系可以追溯至Duiwenhoks,途径Klipriver、Van Reenens Crest、Tradouw Pass、Buffeljagts Rivier直到西侧的H. mutica居群。后两张照片也是H. turgida,谱系从Dassieklip南部起始,横跨Goukou河,向东侧与H. turgida、H. retusa、H. mirabilis居群混杂地带融合。

640-2040

640-2041

【▲▲Kransriviermond地区的H. turgida

640-2040

640-2040

【▲▲H. turgida

Jakub Jilemicky:我认为Brakkekuil南部地区同样分布有H. turgida和偏向retusaH. turgida

Bruce Bayer:是的Jakub,我之前曾经发过一套Brakkekuil的瓦苇图册(HU V5C4),这里的生境既不能认为是崖壁,也不能认为是平坦地块。

640-2042

640-2045

640-2043

【▲H. retusa/turgida

7.

2019.5.13 Heidelberg西南的Slang River地区的这些瓦苇既非H. turgida也非H. retusa

640-2044

640-2044

640-2045

640-2045

640-2046

640-2049

640-2047

640-2048

640-2049

640-2048

640-2051

640-2050

640-2052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