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Eutopia,作者:杨区区

Puna no more!

TephrocactusStudy Group (the 'TSG Journal'), December 2012, Vol. 18, No. 4, pages 48-57.

TSG研讨会:“已经没有什么Puna属了!”

原作:Tony Roberts

摄影:Tony Roberts, Les Hewitt, Mike Partridge

翻译:杨区区


Puna属最早由Roberto Kiesling [1]在1982年创建,创建伊始仅包含了两个从团扇属拆分出来的物种:Opuntia subterranea (1905)以及Opuntia clavarioides (1837)。Kiesling创立Puna属在当时看来并不是全无意义的,至少把这两种团扇的特征做了归纳,比如它们的产地和根系形态。1997年,随着Puna bonnieae的首次被发现并描述,Puna属迎来了第三名成员[2]。然而,随后的研究(种子的形态和结构[3][4]、DNA系谱[5][6])表明,这三个物种实际上应当分属仙人掌亚科的三个不同属。从整个仙人掌分类学的历史上来看,这三个物种经历了极为频繁的变迁,详见下方的表1。

640-333

【▲表1】

但是不论名字和分类如何,这些物种都各有特点,现在我们就来分别了解一下它们:

Cumulopuntia subterranea

C. subterranea(刺团扇属)分布在阿根廷的Jujuy和玻利维亚的Potosi。就像其它大多数团扇一样,C. subterranea非常容易分生侧枝,并且根系发达。正如其种加词“subterranean”所示,这一物种的大多数活动似乎都是发生在地下的。C. subterranea株型较小,茎节也很小,球形至椭球形,刺座分布较为密集,周刺细且短,贴伏于球体。在栽培环境下,无论嫁接与否,到达一定株龄之后就会自然成为群生。花被直径3厘米,通常白色至浅粉色(如图1),偶有深粉花被个体。

640-2297

【▲图1,C. subterranea。摄影:Les Hewitt】

2000年,在玻利维亚的Incahuasi附近发现了C. subterranea的一个亚种,最初被描述为Tephrocactus pulcherrimus[7],现在被归为C. subterranea subsp. pulcherrima[5]。这一亚种无论是在分布地还是栽培环境,生长速度都比上面一段的原变种要快一些,虽然仍然很慢就是了,而且相比较原变种,花被直径更大(4-6厘米),红色至紫红色。我所种植的C. pulcherrima来自Martin Lowry,1997年,当时的标签上还是Opuntia subterranea,但它开花时就能看出区别了(如图2)。

640-2298

【▲图2,C. subterranea subsp. pulcherrimaBLMT069.02】

Maihueniopsis clavarioides

尽管M. clavarioides(雄叫舞者属)直到1999年才被定名,但这一物种的历史是最悠久的。它的分布地位于阿根廷,近些年来也被爱好者群体逐渐重视。很多M. clavarioides都是嫁接的,因为这样的植株无论生长速度还是侧芽分蘖速度都更快。图3的这株来自David Briggs与Kathleen Briggs的获奖植株也是嫁接的。M. clavarioides的侧芽非常容易生根。有时候M. clavarioides的地上部分,尤其是顶芽,会停滞生长很长一段时间,这并不代表它们生长不良,而是在这段时间专注于根系的生长,这个习惯和野生植株是一致的。

640-2299

【▲图3,M. clavarioides

Tephrocactus bonnieae

本文介绍的第三个物种是T. bonnieae(纸刺球属),是在Puna属里面待的时间最短的物种。在Ferguson与Kiesling的第一篇文章[2]中,曾直接被认为是纸刺球属的幼苗,但直到四年之后Stuppy对这些植物的种子形态结构的研究[3]才确定了它应当属于纸刺球属。在栽培环境中,T. bonnieae也以嫁接为主,砧木通常选用Austrocylindropuntia subulata,最终长成一个多头群生植株(如图4)。T. bonnieae的新茎节肌色深褐色,随着株龄提升单个茎节颜色变浅,最终老年茎节为浅绿色。嫁接植株比实生植株更容易开花,在我的栽培环境下,T. bonnieae每年春季和夏末开花两次,通常少量群开,花被直径4-5厘米,白色至浅黄色(如图5)。茎节生根较为容易,难度和其它的纸刺属类似。部分掩埋茎节会更容易生根,但相对地也更容易被有害微生物侵染。

640-2299

【▲图4,一株嫁接的T. bonnieae

640-2299

【▲图5,正在开花的T. bonnieae

T. bonnieae的分布地位于Loro Huasi,在原产地这些植物一般被完全掩埋,除非有植物学家带领或者眼神非常好,否则极难发现。在分布地附近可以找到一些无刺的产地型(如图6),我有一株嫁接的无刺型T. bonnieae,虽然还没开过花,但可以看出不同阶段生长出的茎节的肌色差异(如图7)。

640-2300

【▲图6,无刺型T. bonnieae。摄影:Mike Partridge】

640-2301

【▲图7,栽培环境下嫁接的无刺型T. bonnieae

以上的三个物种都是非常有特点的,而且都不会占用很多空间,希望大家都可以来养一养,试一试。

参考文献

1.R. Kiesling, Hickenia, 1982, 1, 293
2.D. J. Ferguson and R. Kiesling, Cact. Succ. J. Am., 1997, 69, 287
3.W. Stuppy, Kew Bulletin, 2001, 56, 1003
4.W. Stuppy, in Studies in the Opuntioideae (Succulent Plant Research, Volume 6, ed. D. Hunt and N. Taylor), 2002, 25
5.D. Hunt, Cactaceae Systematics Intitiatives No. 25, October 2011
6.C. M. Ritz et al,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12, 65, 668-81(ePublished on 2nd August 2012)
7.J. J. Halda and L. Horácek, An. Mus. Richnov. Sect. Natur, 2000, 7, 75
8.E. F. Anderson, Cact. Succ. J. Am., 1999, 71, 324

附言(2013年6月)

我的无刺型T. bonnieae终于开花了,相比较模式T. bonnieae,它的花色表现更加丰富(如图8),而且一天之后花瓣末端的颜色还会逐渐加深(如图9)。

640-2302

【▲图8,正在开花的无刺型T. bonnieae

640-2302

【▲图9,上面那朵花24小时之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