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Eutopia,作者:杨区区
THE PEBBLED-LEAF ANTHURIUMS
cyclanthaceae@gmail.com
原作:exotica-esoterica
摄影:R. Parsons;F. Muller;
翻译:杨区区
2018年8月1日
Alismatales 泽泻目
└ Araceae天南星科
└ Pothoideae 石柑亚科
└ Anthurium 花烛属
【▲Anthurium aff. exstipulatum,一个分布于厄瓜多尔的地生小型花烛,株型紧凑,叶片长约23㎝。目前该株生长在危地马拉。这种花烛比下文要介绍的更大型的种质A. corrugatum、A. extipulatum 都更加容易栽培】
皱叶,或称气泡叶特征在植物中广泛存在,无论是热带观赏植物还是一些其它的经济作物如荨麻、报春花等中常能见到。本文讨论的皱叶特征指的是叶脉之间的叶片鼓起的表现,在一些英文讨论语境下会被概括为“bubbled(气泡状的)”或“pebble-textured(卵石纹理)”。对于观叶植物而言,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变化,皱叶的植物往往能有更强的视觉吸引力,一些带有皱叶特征的品种的市场表现显然更好。
皱叶特征的生理结构优势在于凸出的部分可以增加叶片表面积,以捕捉更多光能,凹陷部分自然形成了排水槽,能帮助叶片快速干燥。这两个特点对于一个生活在低照度高湿度森林下层环境的植物有着明显的价值。如果我们可以接受这层推测的话,那么在湿度最高的热带洪积雨林中,我们将会找到皱叶表现最强的物种——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Anthurium cf. toisanense】
【▲A. rotolantei sp. ined.】
【▲A. rugulosum】
【▲A. luxurians 奢华花烛】
【▲A. bernalii】
【▲A. sp. aff. arisaemioides, Condor型】
【▲A. corrugatum】
对于整个天南星科来说,皱叶特征都是观赏价值比较高的,但所幸这种特征在很多属中都有相应种质,除了本文将要介绍的花烛属以外,喜林芋属(蔓绿绒属)、海芋属、崖角藤属(针房藤属)、天南星属、水榕属(榕叶属)、魔芋属(蒟蒻属)、龙莲属中也都包含有皱叶型种质。
【▲本文作者栽培在加利福尼亚的一株皱叶型花烛,它的新叶呈现出一种有光泽的暗红色。这株花烛的生长速度不快,不过非常漂亮,在爱好者群体中也很受欢迎,不只是它自己,它的整个株系都很受欢迎】
很多花烛属的物种或品种都或多或少有皱叶特征,区别只是在于体现得是否明显。一些历史悠久的花烛比如A. veitchii 火鹤王/皱叶花烛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而最近一些在安地斯国家发现的花烛属Belolonchium 组新物种也有较为明显的皱叶表现;另外,Pachyneurium 组的A. reflexinervium,一个近几年才进入热植爱好者视野的物种,也拥有奇特的皱叶特征。除了上面罗列出的这几种叶片上表面明显气泡状或波浪状的皱叶表现以外,还有大约二三十个物种拥有较低程度的皱叶表现,诸如叶片浅起伏之类,也是起到一个对环境胁迫的响应作用。本篇推送所介绍的花烛大多比较罕见,或者价格昂贵,或者兼而有之。一般来说只有那些比较高端或者专精特定类群的苗圃才会偶尔放货。
花烛属的皱叶物种包括:
A. luxurians 奢华花烛、
A. splendidum、
A. giraldoi、
A. kunayalense、
A. debile、
A. rotolantei、
A. lapoanum (以上物种均属于Cardiolonchium 组);
A. corrugatum、
A. bernalii、
A. aff.toisanense、
A. rugulosum(以上均属于Polyneurium 组);
A. cutucuense、
A. arisaemoides 龙爪叶花烛(以上均属于Dactylophyllium 组);
A. clidemioides、
A. flexile(以上均属于Polyphyllium 组);
A. radicans 恶魔花烛(属于Chamaerepium 组);
A. unense(属于Urospadix 组);
A. silvigaudens(属于Andiphilum 组);
以及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园艺种或杂交式:
A. luxurians 奢华花烛 x A. dressleri(J. Vannini首发);
A. luxurians 奢华花烛 x A. papillaminum(ex-FL;或由J. Banta首发,由澳大利亚某匿名园艺师复现,此后由J. Vannini复现);
A. luxurians 奢华花烛 x A. crystallinum 水晶花烛(A. Dearden首发);
A. luxurians 奢华花烛 x A. forgetii = A. ‘Majestic’(匿名园艺师,澳大利亚首发);
A. rugulosum x A. warocqueanum(K. Havlicek首发,包含其反交);
A. radicans 恶魔花烛 x A. luxurians 奢华花烛(Selby植物园推出,曾将其无性繁殖株系误认为A. radicans 恶魔花烛 x A. dressleri(同样是Selby植物园推出)以及另一个形态差异不小的杂交株系,这些都是有40年左右历史的杂交系了。2004年由本文作者复现。)以及
A. papillilaminum x A. bernalii(J. Vannini首发)。
我对上述杂交式也进行了不少尝试,同样得到了一些比较有前途的实生苗,从生长情况来看有可能会在2020年左右开售。当然上面罗列的杂交式不是全部,在下文以及之前的《绒叶型花烛》中也会有更多介绍。
【▲A. cutucuense,高约1.6米,拍摄于危地马拉】
虽然上面列出的一些物种或者杂交式仍然有些在分类学上存在变数(比如A. radicans 恶魔花烛 和A rotolantei sp. ined.之类),但是可以下定论的是它们的栖息生境都是湿度很高的林地:大多数分布在中等海拔的山地云雾林,有两个物种分布在海拔约3000米的西北安地斯山脉,其余的物种则是分布在低海拔地区,对低温的耐受性也相应下降,但对荫蔽和潮湿的需求不变。上述提到的大部分物种都是地生的,只有4个物种及其杂交种为附生或半附生。
这些花烛对于一个成体系的热植收藏来说非常合适,因为它们可以提供给其他生物重要的生境,并且还能够补充几种不同环境下的生态位。根据我和周围爱好者的经验,A. splendidum 和A. giraldoi 可以算是最难买同时也最难养的此类花烛,而A. radicans 恶魔花烛是最简单的。大家在收集和栽培花烛时一定要注意栽培环境和分布地生境的差异,就以海拔高度指标为例,虽然有很多花烛的分布地海拔跨度很大,但是不同海拔高度下的相同物种差异同样不小,也是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株Cardiolonchium 组杂交花烛的新叶细节表现,亲本之一是Anthurium Canal Queen™ ‘Drake’s Ghost’(运河女王™‘德雷克之魂’)。该个体的叶片隆起得非常早,叶片呈现蓝灰色,在株系中属于最深色一档,非常有前途。上图的叶片长约35㎝,我预计它的成熟叶片长度可能在60-70㎝】
【▲A. radicans 恶魔花烛 x A. dressleri】
【▲生境中的A. splendidum 成熟叶片,拍摄于哥伦比亚西部热带雨林,图片来自F. Muller】
【▲栽培环境下的A. splendidum 叶片,理想情况下的最佳气泡状皱叶表现就来自于此物种,但非常难以达到,植物与图片来自本文作者】
植料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很多热植爱好者的头号谈资,我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尝试了很多植料搭配,最终选定长纤维水苔为主,再加上2成的兰花用的辐射松鳞作为育苗盘、幼苗和无性繁殖茎段的生长基质;成株定植的配土是2份中粒辐射松鳞、1份浮石或珍珠岩、1份中粒木炭和1份中长纤维水苔,也可以加入少量包封石膏以及等量的白云石或石灰石,以改良土壤性质。缓释肥方面,比较随意,我常用Nutricote的180天或270天效力的颗粒缓释肥。对于一些比较脆弱的地生型花烛,我也尝试过使用矿物植料+纯水苔的配土,对于这些植物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
【▲A. lapoanum,一个非常有特点的地生型花烛,分布于厄瓜多尔南部中等海拔地区,上图这棵是我在加州栽培的,状态相当好】
【▲A. kunayalense,加勒比雨林的地区型,在栽培中非常罕见】
我其实不喜欢用泥炭。据我所知一些苗圃,尤其是欧盟的苗圃,对使用泥炭的行为有较多批评之声,甚至还出台了一些“零泥炭”的激励政策,但还有很多苗圃,主要是美国东南部的一些,仍然普遍将“泥炭+珍珠岩”作为观赏植物的万能配土在大量使用,这样的配土在苗圃中的表现固然不错,但对于只有家庭环境的爱好者来说就稍显棘手了:泥炭本身的持水性很强,所以一整块干燥的泥炭需要很长时间和很大量的水才能完全浸润,反之亦然。而且泥炭是一种需要露天开采的不可再生资源,相比之下水苔更加环保一些(译注:也可以用椰砖来替代,注意去盐)。泥炭的确有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在一些配土中承担关键作用,但对于大多数使用情况来说,还是有很多平替的。
【▲A. kunayalense 原生种质,图片来自F. Muller】
【▼▼两株来自新热带云雾林的气泡型皱叶花烛,两株的亲缘关系相对比较远,特征独立引发的可能性比较大】
【▲A. silvigaudens 危地马拉中部地区型,图片来自F. Muller】
【▲A. rugulosum,分布于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安地斯高海拔森林】
【▼▼两株叶片颜色稍浅的厄瓜多尔高海拔地区花烛,同属于Polyneurium 组,植物来自本文作者】
【▲A. aff. toisanense】
【▲地生型A. corrugatum,这两株花烛都需要夜间低温,以及栽培基质排水良好,并且对浇灌使用的水质还有不低的要求】
【▼▼A. rotolantei (sp. ined.)是一种叶片颜色较浅,要求相对温暖环境的Cardiolonchium 组花烛,和安地斯山脉西北高海拔云雾林分布的A. rugulosum 有比较远的亲缘关系】
【▲一株栽培在加州的A. rotolantei 的成熟叶片表现,有很多皱叶型花烛的叶脉相当复杂,它们的皱叶表现和叶脉是相互依存的】
【▲左侧花序来自A. rotolantei,右侧花序来自A. rugulosum,两株植物的株龄接近】
【▲来自本文作者的专利杂交:Anthurium ‘Quechua Queen™(盖丘亚女王™)’(=A. marmoratum ‘JW’ x A. rugulosum ‘Lago Agrio Road’),这一品种的叶片呈现比较浅的起伏状皱叶表现,且有绒叶表现,叶脉浅色,叶片蓝绿色,有光泽】
作为上方列表中提到的少数几个附生或半附生植物:A. clidemioides 和A. cutucuense,应当在栽培的时候提供攀援支撑,木板、树蕨柱、软木管、填充水苔的丝网管、椰丝柱等材料均可使用。
皱叶型花烛的栽培要点和其他花烛一样,所以下面这些注意事项完全也能够应用于其他花烛(甚至其他天南星):
它们在苗期之后就会对根系扰动敏感,所以应当避免移栽,甚至避免大幅度晃动盆器;
另外不论各种花烛适应的温度各有不同,但对湿度的高要求是一以贯之的,总体环境需要荫蔽凉爽;
一些花烛属的物种对强光拥有耐受力,同时一些叶面特征的良好表现也需要较强光照,此时需要额外补充一些镁元素微肥;
有些物种对水质敏感,如果以本文所讨论的内容为限,则包括A. splendidum、A. debile 与A. bernalii。
【▲一丛群生的A. radicans 恶魔花烛,栽培于危地马拉】
【▲中美洲南部的附生型】
【▲危地马拉中部高海拔地区型A. silvigaudens,图片来自F. Muller】
【▲A. lapoanum】
【▲叶片能表现蓝黑色的A. debile,分布于哥伦比亚Chocó省和Valle del Cauca省低海拔地区】
【▲一株我自己杂交的A. luxurians 奢华花烛 x A. dressleri,父本来自‘Black Magic™(黑魔法™)’无性系,子代结合了来自哥伦比亚的深色浅起伏皱叶表现,和来自巴拿马的深色绒叶表现】
【▲A. cf. giraldoi,一种来自哥伦比亚Chocó省与Valle del Cauca省云雾林的高海拔地生型花烛,最早于2019年该物种曾经在一些来自苗圃的混合包中出现,并在此之后进入爱好者视野。它拥有一定的低温抗性,但并不好养】
【▲A. sp. aff arisaemoides,一种来自厄瓜多尔南部Cordillera del Condór的花烛,与A. arisaemoides 龙爪叶花烛相比它的叶片更扁宽,植物与图片来自本文作者】
评论(1)
好像有两张图片是重复的【▲A. kunayalense【▲A. silvigaudens 危地马拉中部地区型,图片来自F. Muller】,也可能是我不太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