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Eutopia,作者:杨区区
ANTHURIUM WENDLINGERI - VELVET LEAF, PENDENT PANAMANIAN PRIZE
cyclanthaceae@gmail.com
原作:exotica-esoterica
摄影:R. Parsons;F. Muller;
翻译:杨区区
2018年8月24日
Alismatales 泽泻目
└ Araceae 天南星科
└ Pothoideae 石柑亚科
└ Anthurium 花烛属
└Anthurium wendlingeri 垂叶花烛
Anthurium wendlingeri 垂叶花烛最早于1965年被首次描述,据记载其分布地起源于哥斯达黎加Cartago省Turrialba一带,之后过了20年,垂叶花烛的栽培记录都极少。直到1978年,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的一篇文章记录了他们从20世纪70年代早期开始进行的一系列人工栽培和杂交的尝试;而根据TROPICOS的记载(Croat #61144),在1986年,密苏里植物园已经至少持有一个性成熟的标本株。
对于任何一组天南星收藏来说,状态良好的成株垂叶花烛通常都是一丛植物中最显眼最突出的那一个,虽然相比于花烛属的其它物种,垂叶花烛比较难买,但是近年来,一些北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的爱好者和专业苗圃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繁殖株系,根据一些爱好者的返图,垂叶花烛在欧洲也有一些受众。
【▲▲Anthurium wendlingeri 垂叶花烛】
垂叶花烛的生境一般是热带雨林,分布较为广泛但不连续,总体从尼加拉瓜东南部Río San Juan地区到哥斯达黎加、巴拿马,以西到哥伦比亚Chocó一带。垂直分布同样也是范围巨大,从接近海平面的高度到约1400米以上均有分布,但主要还是集中在较低海拔地区。根据我的观察和检索,垂叶花烛集中分布在海拔100-800米的范围内,具体生境以低地雨林和山地雨林为主。垂叶花烛在居群中的个体密度较低,生态位属于雨林亚冠层附生植物群系,典型的居群表现就是巴拿马Veraguas省Cerro Tute-Mariposa山麓的生长形态。
不同分布地的垂叶花烛呈现比较大的地区差异,对株型和叶形的影响比较大,我见过的体型最大的地区型来自Veraguas和Bocas del Toro省的山地雨林,叶长可达1.2米以上;而哥斯达黎加北部低海拔雨林和巴拿马东部Guna Yala(原San Blas)地区的垂叶花烛体型最小,成株叶片约0.6米左右。目前北美市场上有一种短叶、丛生型垂叶花烛株系,据考证最早是来自我一位在加利福尼亚的朋友在巴拿马Coclé省,El Valle de Antón地区收集到的种质。在旧金山的一些兰花苗圃或者花卉苗圃都会有几株垂叶花烛。
【▲一株幼年的带锦实生垂叶花烛子二代,白锦在垂叶花烛新叶上的表现比较明显,呈现出很高的对比度,之后逐渐退锦,成年叶片总体呈现深绿色,这个过程在每一片新叶上都会重复一遍】
【▲照片拍摄于2009年,我在危地马拉的住宅前门外用吊篮栽培的三盆花烛。左起第一盆正在开花的是来自巴拿马的杂交品种'TRex(霸王龙)’,右侧正在开花的是来自Selby植物园的哥斯达黎加东南部地区型垂叶花烛杂交子一代,最右边只露出一半的一盆是A. vittarifolium 条叶花烛。截至目前为止,这三盆花烛(及其对应的亲本)已经产生了上千的子代个体,远销世界各地】
我最早从2000年初就开始尝试在危地马拉的家庭环境中栽培垂叶花烛,我有幸从已故的Harry Luther(Marie Selby植物园)那里得到了最早的种质,据植物园的记录,当时那两株来自于几年前在哥斯达黎加Limón省和Puntarenas省采集到的样本,现在来看这两份样本都属于长叶宽叶型。之后的2001年,我在巴拿马Bocas del Toro省的一条高速路旁的草丛里捡到了一棵花烛小苗,我最早将其鉴定为A. pseudospectabile,养了半年之后才能被辨认出是一棵生长势非常强健的垂叶花烛。
2004年初,这三棵垂叶花烛同时开花,于是我为其规划了杂交路径,向其它巴拿马花烛的株系中引入垂叶花烛的表现,同时用来自其它品系的叶片表现来改良垂叶花烛。在过去的几年中,我按此规划在加利福尼亚和危地马拉培育了大量个体,现在这些个体也随着爱好者分散在世界各地。我曾经把这些实生垂叶花烛寄售在危地马拉的一家专业兰花苗圃,据反馈销路很好,爱好者们喜闻乐见。
【▲生境中的一株亚成垂叶花烛,拍摄于哥斯达黎加Limón省】
【▲栽培于危地马拉的几盆八年株龄的垂叶花烛杂交子一代,盆径约30㎝,我在加州养了几盆它们之间的杂交个体,注意中间那棵的皱叶表现。植物来自危地马拉城Orquídeas S y M私人收藏】
A. pendens 是垂叶花烛的近亲,株型相对较小,分布地和垂叶花烛多有重叠,特别是在巴拿马中部Colón省的沿海和山麓地区,伴生现象非常普遍。在有对比的情况下,A. pendens 和垂叶花烛还是比较容易区分的,叶形尤其是叶尖的差异显而易见,而且A. pendens 的叶片中下部会稍微加宽,呈现一种窄盾形,叶片颜色更绿,质感也稍微粗糙,同时A. pendens 的花序也更小。
从观叶植物的角度来看,垂叶花烛这种形状、颜色和质感已经非常吸引人了,但它最奇特的部分还是螺旋形的花序:垂叶花烛的佛焰苞和它的叶片一样狭长,但从中部开始卷曲,末端分生出一枝约75㎝长的螺旋形花序,花期较长,单果红色,结满一串数百枚果实的果序也同样奇特有趣。
【▲一株垂叶花烛上两枝正在发育的花序,栽培于加利福尼亚】
【▲巴拿马Colón省低海拔地区型垂叶花烛,栽培于加利福尼亚】
【▲成株A. pendens 的花序,栽培于加利福尼亚】
在我栽培垂叶花烛的尝试中,我试过很多不同的配土,甚至一些比较极端的单方配土,最终确定下来了以水苔、木炭颗粒、辐射松鳞为主要植料的配方(译注:请参考上一篇推送《皱叶型花烛概述》),这种配土对成株之后的移栽行为非常友好,每次移栽时对根系的损伤较少,移盆之后的恢复时间也更短。目前我在加州的朋友用的配土用的是比较传统的树皮+木炭粒+珍珠岩,以及陶粒+碎树蕨纤维+椰糠这两种配方,还算比较适合加州的环境。另外我添加了一些石灰岩当作土壤改良剂,缓释肥用的N-P-K均衡型,缓释肥存在有效期,请各位不要忘记及时补充。
垂叶花烛对水肥的需求量较高,在良好的环境下能够至少保证新叶不会“缩水”,除了自然代谢以外,任何部位的凋萎都是值得注意的警示信号,一般来说都可以通过追施肥料来解决。和其它花烛相同,根系损伤会直接反映在叶片表现的下降。虽然我的配土可以避免一些翻盆时候的根系损伤,但从根本上的解决方式还是避免频繁换盆,所以我在每次翻盆的时候会提前考虑到植物在未来几年内的生长速率,留出足够的空间。
垂叶花烛要求日间温暖且潮湿的环境,30℃的气温再加上频繁的浇水对于垂叶花烛来说再好不过,另外我曾经在危地马拉的露天庭院中观察过垂叶花烛对短时夜间低温(4℃)的耐受性,在加州旧金山的栽培环境下,我的垂叶花烛可以承受9℃的夜间低温。垂叶花烛不喜欢多风的环境,室内室外均是如此。
【▲在加州室内环境栽培的一株垂叶花烛杂交子一代,新叶已经达到1.4米长度】
垂叶花烛的叶片长度和宽度表现都是由基因型决定的,叶片较为短小的地区型即使是在完全理想的环境下也没可能超过长叶的地区型,所以我的在制定杂交路径时,就已经定下了我的目标表现:长叶、宽叶、波浪型皱叶特征、叶片深色、保持较多叶片而且成株之后的花序分蘖不受阻碍。
目前我在危地马拉的一株亲本级垂叶花烛的叶片大小已经达到长1.7米,宽13厘米,我在加州也成功达成了这种叶片宽度,但长度只有1.55米,还略逊一筹——这还不算是垂叶花烛能够达到的最大尺寸,根据我的观察和推测,在完全理想的栽培环境下,特殊大型个体的叶片能够达到长约1.85米,宽约18厘米。当然垂叶花烛的叶形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来自哥斯达黎加、巴拿马的地区型能表现相对短叶、窄叶或宽叶的特征。据记载亨廷顿植物园(Huntington Botanical Gardens)有一株较早的原生个体,来自Veraguas省的Cerro Tute,成株叶片长约77厘米,宽约17.5厘米。我自己在生境中观察到的小型垂叶花烛大约是长60厘米,宽6厘米(译注:此段中的“常规叶形”垂叶花烛叶的长宽比约为10 : 1)。
我在2019年夏季的一个杂交系中发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子代表现,有些可能是突变,其中有两个比较独特的个体叶片长宽比分别是4.2 : 1(宽叶型)和11 : 1(窄叶型),子代株系中最长的叶片已经有约30厘米。
成株的垂叶花烛通常会在老茎的节间分枝,随着时间的推移,多个分枝的垂叶花烛会显得形体更加饱满完整,接近基部的分枝也可以切下来作为无性繁殖的材料,而如果保留在母株上会逐渐抑制新分枝的分蘖。(译注:前文中提到一个特征“保持较多叶片”便是对应这一机制,一些准备成为大型观赏植物的个体的新芽抑制程度应该是较低的。)
【▲一株垂叶花烛杂交子一代的果序,栽培于加利福尼亚】
目前我进行的垂叶花烛杂交以物种内互杂为主,所使用的亲本至少都是我十分熟悉的。夏威夷大学的垂叶花烛杂交尝试更加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将其与A. scherzerianum 进行杂交(见“Breeding Anthuriums in Hawaii”《夏威夷花烛属育种》,Kamemoto与Kuehnle,1997),他们得到的子代表现可以说相当普通,叶片呈现轻微红锈色,花序螺旋状。最近,同样是在夏威夷的一位私人收藏家Leland Lee和来自Natural Selection Exotics的Enid Offolter将此杂交式复现了,子代表现远好于夏威夷大学的尝试。
我还尝试过将垂叶花烛和一株特选型A. vallense 互杂,产生的子代也不甚理想,比较平庸,大概的表现就是稍微宽叶型的A.bakeri 狭叶花烛。
垂叶花烛的果实在授粉成功后150天成熟,单果小,近球形,直径约4-5毫米,含有1-5枚种子,种子直径约1毫米,现采的新鲜种子几乎可以立即发芽。我的播种基质是纯长纤维水苔,发芽之后不要扰动,等到它的叶片大约10厘米(见下图)左右,就可以移栽到直径约8厘米的塑料盆中。和其它花烛幼苗一样,垂叶花烛的幼苗同样容易受到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的啃咬,稍有差池就会在几小时之内全灭整个育苗盆的花烛小苗。强烈建议各位爱好者在播种花烛的时候进行专门的软体动物消杀,并且平时点施杀虫胶饵,或者把育苗盘挑高放置,以防软体动物接近。
垂叶花烛在苗期抗性极差,容易暴毙,在我的良好环境和悉心照料之下,死亡率仍然可以达到75%左右,所以购买苗期的垂叶花烛应该慎之又慎,很有可能撑不过一次邮寄和移栽。相反只要等它成株,或者说叶片长度在20厘米以上,各个环节都会容易许多。
【▼▼▼垂叶花烛的果序与果实成熟过程】
【▲▲▲垂叶花烛的果序与果实成熟过程】
总而言之,垂叶花烛是一个奇特的,有趣的,罕见的,值得收藏的热带花烛,而爱好者们所要做的就是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环境,然后静待它的叶片表现——以及花序表现,它甚至可以观花。
从栽培难度上来看,垂叶花烛的杂交子二代、子三代会明显降低栽培难度,同时其表现也各有特点。
(译注:作者表示自己也少量出售一些不同规格的垂叶花烛F2,但仅限北美地区。)
【▲两株状态良好的垂叶花烛幼苗,左侧植株还留有子叶。根系良好的情况下,垂叶花烛的生长速度并不慢】
【▲两年株龄的垂叶花烛F2个体,盆径8厘米,栽培于加利福尼亚】
【▲两年株龄的垂叶花烛F1个体,栽培于危地马拉温室环境】
【▲一株叶片短宽的垂叶花烛,来自巴拿马Cerro Tute,Veraguas地区的山地雨林,由Dylan Hannon在亨廷顿植物园栽培】
【▲一株拍摄于巴拿马Bocas del Toro省热带雨林下层冠层的垂叶花烛,叶片较短,正在结果】
【▲一株宽叶型和窄叶型垂叶花烛的自然杂交个体,拍摄于巴拿马中部山地雨林,图片来自F. Muller】
评论(1)
整理不易,非常详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