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多肉植物龙舌兰
,作者:晓龙
拉丁文名: AGAVE albopilosa
中文名:根据其特征命名的,目前较多的叫法是棉花龙(可我心里在想这和一团团的棉花有什么关系啊?),还有其它更符合它特征的别名:毛笔龙 ,但我最喜欢它的这个名字:蒲公英龙。
最早确认该物种的资料记载于2007年,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珍稀物种。
属于小型龙舌兰,最大直径可达40厘米,花剑高度可达50厘米。
野外分布于墨西哥东北部的新莱昂州的某峡谷,它们通常生长陡峭的山上。
特征:叶子的顶端会散开一些像毛一样的白色纤维,这个特征目前在龙舌兰属中只有它才具有,植物学家推测这些“白毛”的作用是收集水分,如果是播种的小苗,据大师说要三年以后才能显现出这个特征。
养护经验:晓龙家的蒲公英龙是种子播的,现在已经一个多年头了,还没有开始长白色的"头发",它的萌发温度比绝大多数的龙舌兰都要低,记得那时候我是在夏末播的,30-35度,用盖子盖起来闷着,保持着高湿度,一个多月都不发芽,正常的龙舌兰种子在一个月内都会发芽的,超过一个月不发芽的基本上就是不良的种子,只有极少数的种子能隔年发芽(能隔年发芽的前提是,这一批种子中绝大多数在播下后的当年发芽,会有极少数的种子明年才发芽,如果一批种子当年没有发芽,基本就没有隔年发芽的希望了。),所以当时我已经对它放弃希望了,盖子也不盖了,只是时不时还是会浇一些水在土表,期待奇迹的发生,没想到在初秋的一次降温后发芽了,记得当时的温度大概是17-25度的温差。2015年广东遭遇了多年不遇的寒潮,我家阳台最低温度能达到0度左右,因为之前有了一次过冬的经验,我没有把它移进室内,它也安全的度过了第二个冬天,虽说他的发芽温度是17-25度,但是通过这一年多的时间发现,它在20-30度,有温差的环境下长得最好,能明显的看到它在生长,另外它对于光线的需求似乎不太高,我现在把它们放在每天能晒一两小时晨光的东面,目前未见徒长的现象,因为它们还没有出特征,晓龙就不晒出来了,来看看原产地的图片吧。
封面高清大图▼
野外环境▼
美丽的毛毛▼
它们的花▼
人工环境下的▼
未完全散开的新叶顶部确实很像沾了点墨水的毛笔▼
评论(0)